经理国库制度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经济理论前沿(二)
一 国库制度演进一般的假设条件
为了避免研究视域的庞杂,也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和保证全文的逻辑一贯性,首先设定一些假设条件(包括对涉及的利益集团行为的假设和对特定的环境因素的假设)。
假设条件之一,国库制度演进所涉及的利益集团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
假设参与国库业务活动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人民银行、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都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具有相对充分(但不完全)理性的“经济人”。而理性的经济人是在国库制度规范所容许的范围内,来最大限度地谋求他的收益。[1]经济人的作为和作用,最终是由国库制度的规范程度所决定的。因此,在国库业务中出现的经济人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其根源不在于经济人本身,而在于国库制度规范本身存在着缺陷。另外,还需要进一步说明:一方面,尽管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完全性,以及人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的存在,使利益集团本身具有非完全理性的特征。[2]但是,出于政策路径的依赖性、信息社会的开放性和这些利益集团的趋利避害的本性的存在,各利益集团仍具有相当充分的理性。另一方面,把这些利益集团定义为“经济人”,并把利益分析仅仅界定在物质利益范围内(而把政治利益和精神利益只当作物质利益的曲折反映),并不是要否定这些利益集团行为动机的多重性(这些利益集团也存在着许多非财富最大化动机),只是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和突出论题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