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产业经济理论前沿(二)
出版时间: 2008年10月

中国流通产业渠道结构优化研究

产业经济理论前沿(二)

所谓流通产业渠道结构,是指渠道内各机构之间的不同组合及消长关系,包括渠道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和空间结构。[1]纵向结构是指所有参与流通渠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之间的数量关系,一般以渠道长短或流通环节的多少来判断。横向结构是指流通渠道中同一类型的机构之间的数量与质量关系,表现为渠道中中间商的数量与质量构成。空间结构是指流通渠道中流通活动的市场空间。这里由于篇幅所限,主要讨论流通产业的纵向渠道结构。作为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通道,流通渠道是流通产业经济行为的载体,流通的商品转移职能是借助流通渠道完成的,流通渠道的长短、效率、构成要素等直接决定着流通的有效性。

一 流通产业渠道结构的国际比较

1.流通环节对比研究

商品在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将经过不同的环节。既有生产者以访问销售、网络销售的形式,将商品直接出售给消费者的流通形式,也有生产者出售给大型商店,消费者从零售店里购买的形式。消费资料中最常见的是一般的、传统的流通形式,即由生产者通过批发,再经过零售,出售给消费者。

为了更为准确地把握流通环节的多少,本文采用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W/R系数来计算流通环节的多少,即零售总额(R)相对批发业分类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总销售额(w)的比率。

表1 典型商品W/R系数的国际比较

从表1的W/R系数来看,日本有些商品的W/R系数高于其他国家,有些则低于其他国家。W/R系数高于其他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