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太湖水污染治理
一 引言
根据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设,经济增长的早期不可避免地意味着污染的增加,但是随着收入的增加,污染物的排放达到顶峰后会下降。但有些学者认为,EKC的形状不一定就是“U”形,在某个阶段,曲线可能是倒“U”形,也可能是水平,甚至是弯曲的,张晓(1999)根据中国的经验数据,分别研究了人均废气排放量、人均SO2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得出了倒“U”形的弱EKC;沈满洪等(2000)通过对浙江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变迁状况计量发现了EKC的三次曲线形状;郭伟(2009)根据太湖流域的各项统计资料和调研数据认为,太湖流域的产业结构未能与经济增长实现同步优化,流域中各政府追求单一的经济增长而忽视经济结构升级和环境保护,加剧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经济增长与环境的不协调。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暗含了对经济增长和环境之间的发展战略,虽然许多学者对该假说持怀疑态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待到进入环境库兹浬茨曲线描述的峰值或拐点的时候,再重视太湖的水污染问题,必然呈现一种灾难性的局面。如果在早期实施严格的水环境治理,会改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污染排放的峰值,即曲线的顶点和收入的临界区间,这样会大大提高环太湖流域人们的福利。如果只是单纯依靠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解决环境问题,很可能因为追求短期经济收益的行为而牺牲环境的完整,这样以后会陷入更大量的投资用于修复环境的损害。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水面面积2338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太湖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