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关于全球化后果的不同看法
所属图书: 中国金融改革30年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

经济全球化:若干理论探讨

本文和下一篇论文研究的都是金融全球化问题。本文着重探讨全球化的概念,下一篇则探讨其原因和主要表现。

本文发表于《经济管理》2000年第3期。发表时的题目为《不再“隔岸观火”——谈经济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经济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莫过于经济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了。有时,这些概念还被拼装组合起来使用,于是我们又可看到国际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地区经济一体化等。将这里的“经济”两字替换为“金融”,还可以得到金融一体化、金融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等一系列新概念。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然而,对于这些广为使用的概念,理论界似乎都还没有提供能够被多数人接受的界说。

不仅如此,很长时期以来,对于上述概念所要表述的经济现象,国内理论界的探讨大致都是“隔岸观火”式的:由于我国经济在很多方面仍然具有封闭性,多数人认为,中国卷入全球化浪潮尚有待时日。然而,历史的发展很快就暴露了这种看法的局限性:亚洲金融危机提供了一帖清醒剂,使得我们痛切地感觉到它的负面影响;1999年末中国在加入WTO方面取得决定性进展,更使人感觉到全球化的浪潮已经扑面而来。

有鉴于此,探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内涵,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

一 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经济的“一体化”。关于这个概念,理论界的探讨似乎已经有了接近一致的意见。“一体化”一词的英文为integration,它来源于拉丁语中的integratio。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