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空文化产业
航空文化的发展和开发亟待经济的支撑和自身的产业化发展。在我国大力发展航空运输、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这一国家战略的推动下,随着航空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与航空产业融合与联合发展的趋势日益凸显,两者的结合也更加紧密。在融合的过程中航空文化逐渐实现其产业化发展,航空文化产业初步形成。
航空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批量生产、创造航空文化产品和提供航空文化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经营性行业。航空文化产业是航空产业中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产业中的后起之秀。它强调创意,具有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可重复开发、高附加值、持久营利性以及能广泛吸纳各类劳动力就业或创业的特点,其快速发展必将为航空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文化产业的丰富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一节 航空产业与文化产业
一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于1973年在其著作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首先提出的。而更早地,“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一词已经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中,他们从艺术和哲学的角度批判了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在工厂中制造出的标准化、规格化的文化产品,使文化不再扮演激发否定意义的角色,而沦为了统治者控制社会的工具。[1]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再次提及文化产业,随后引起了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由于各国对文化产业界定的差异及文化产业所涉及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界定文化产业一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