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13*年位居非洲前十的石油进出口国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繁荣到转型——中非关系新常态展望

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增长目标下调到7%,这是由国内多重结构性因素促成的:出口需求增长放缓、劳动力老龄化且成本日益昂贵、环境约束条件以及相对于人力资本而言,实物资本的收益递减。中等收入陷阱仍然存在,截至2012年底中国大陆仍有约1亿人口年收入不足2300元人民币,生活水平低于国家贫困标准(World Band,2015)。面对这样的现状,中国政府当前目标是想办法确保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同非洲的经济联系是中国经济的增长源之一。2000年,中非贸易额100亿美元,2013年,已跃升至近2000亿美元(IMF,2015a)。2013年,中国在非对外直接投资(FDI)实际超过30亿美元/年,而10年前只有3.17亿美元(NBS,2014)。同样在2013年,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存量总计已超过260亿美元(NBS,2014)。

尽管中国自身经济增速放缓,但中非贸易增长前景仍然向好。预计到2020年,以中非贸易为导向,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额会在10年间增长10倍(Fletcher & Ahmed,2014)。中国在非投资也快速增长。2013年底,官方媒体宣布,到2025年,中国决定共向非洲投资1万亿美元(Xinhuanet,2013)。这些发展轨迹不仅影响中国国际一体化格局和非洲经济发展前景,而且会形成世界经济的新特征。

中非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非洲大陆内部就此展开激烈的争论。在政治层面上,2006年尚为总统候选人的已故赞比亚总统迈克尔·萨塔就曾公开指责中国人并非是投资者,而是“寄生者”。南非总统祖马的言论则更为谨慎。2012年,他提到“非洲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