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机理研究
3.1 城镇化概述
3.1.1 城镇化概念界定
城镇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分别是“城”和“镇”。从通俗的概念来看,“城”是人口集聚的地方;“镇”是商品交易的场所。从实际层面来看,“城镇”其实就是由一些有商品交换需要的人群集聚而产生的。城镇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归结于三个因素,即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地方比较优势的存在使贸易交换出现,而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则是促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不可或缺的因素,集聚经济则是决定一个地方是否能发展成为大城镇的关键(O’Sullivan,2000)。根据我国《城市规划法》对城镇概念的界定,城镇(也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即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的居民点。
城镇化,也可称为城市化。不同学科对城市化有不同的解释。地理学认为城市化是居民聚落和经济布局在空间区位的再分布和集中化的过程,经济学强调城市化是经济生产要素从乡村地区向城市转移的过程,社会学则把城市化看成人们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过程,建筑学则认为城市化是乡村景观不断被城市性景观所替代的过程,等等。本书根据我国《城市规划术语》和各个学科对城市化的解释,认为城镇化既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现人口、财富、技术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转变的过程(邓伟,2014)。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其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