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中国土地权利制度结构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

农村土地制度与集体所有制改革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中国农村的问题与土地制度密切相关。中国农民的土地正面临着来自三大方面的威胁:政府征地、利益集团圈地和所在乡村干部卖地。土地问题一直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不解决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生产的源泉。土地既是农民的劳动对象,也是农民获得收益、谋求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资本”与“福利资本”。目前的土地制度很难保证农民不失去土地,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更能保护农民利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村土地国有化,并给以农民999年使用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改革模式。

集体所有制企业由于“挂靠”问题引发的产权纠纷激增,“非驴非马”的股份合作制也遭到质疑。是生存还是毁灭?集体企业在痛苦、困惑和抉择中挣扎。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改革愈是拖延,集体企业遭受侵权的风险和集体劳动者的权益损失就愈大。

第一节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家,农村土地制度与中国农业生产力和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三次历史变迁。20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使农民有了土地所有权,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但好景不长,50年代中期推行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又逐步剥夺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实行土地集体化。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的承包权和使用权。

一 农村土地制度:从土地改革到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