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detcrtist移动平均序列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消费影响的非线性效应分析

引言

2015年我国GDP高达67.67万亿元,但增长率仅为6.9%,是继1990年的3.9%以来又一次历史新低。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瓶颈,而扩大内需则成为促进经济健康增长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却面临消费量不足和消费率下降的困境。从国家间的总体消费看,就2014年而言,美国、韩国、日本居民最终消费率为68%、60%和50%,而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仅为37%。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不足现象十分明显。从居民消费层面上看,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城乡地区消费差距明显。2014年农村人口占据总人口的45.23%,但消费量仅为全国居民最终消费的22.42%;城镇居民消费率从1978年的18.3%增长到2014年的29.0%,30多年来平均增速仅为1.29%,而农村居民消费率则从1978年的30.0%下降到2014年的8.4%,下降幅度约为城镇居民消费率增长幅度的2倍。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缓慢、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现象日益突出。因此,提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能力将是提升我国居民总体消费的基础和持续动力。

对于农村消费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随着现代金融工具和手段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农村金融发展也从不同角度影响着农村的总体消费,因此,深入研究现阶段金融发展与农村消费的理论机理和现实表现,有利于农村消费率和消费水平的提升。金融发展与消费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但具体作用机制则莫衷一是;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业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仍表现为严重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