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疫苗事件”进展过程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新媒体语境下景观社会的再现——以“疫苗事件”为例

一 引言

2016年3月,围绕着一起重大负面事件——“问题疫苗”流入多个省市,相关报道引爆舆论场,舆情发酵速度极快。“问题疫苗”曝光当日就被新华网、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重要新闻媒体报道,多家地方媒体发表评论文章。传播过程中由于公共媒体、自媒体、公众等多方面的影响,“问题疫苗”事件在舆论场中引发较大的恐慌。疫苗事件关乎公众身体健康,新闻媒体对该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注程度相对较深。此类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最容易引起舆论的波动,考验政府的公关应变能力及其在人们心中的受信任程度。

居伊·德波认为,景观是一种通过媒介制造出来的景象、图景,一种由感性的可观看性建构起来的幻象,现代社会已经过渡为一个社会景观的王国。[1]在当前多元、开放、动态式的舆论环境中,网络舆论经常会出现“移焦”或“变焦”现象,随之呈现的舆论已不再反映事件本身,而被转化为比事件真相更重要的一种外在符号,成为网民情绪宣泄的出口,网络舆论呈现一种景观化的媒介形态。在“疫苗事件”这一典型案例中,网络舆论表达与新闻事件演变之间的“多幕剧”一次又一次呈现在观众面前。新媒体语境下,社会舆论如何影响媒介景观的建构?社会舆论与景观社会究竟是如何互动的?通过对“疫苗事件”的剖析,能否为媒介、政府提供一些思考?本研究拟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二 研究综述

(一)“景观社会”理论概述

法国学者居伊·德波1968年在《景观社会》一书中写道,“在现代生产条件下无所不在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