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群体网络公共空间参与模式探析——以《暴走大事件》节目为例
一 研究背景
(一)网络与脱口秀
青年群体因对主流媒体的“严肃新闻”兴趣不高,而常被批评为“拒绝新闻的世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西方国家的新闻脱口秀节目进入中国,经由本土化落地生根,成为年轻世代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来源之一。
回顾西方国家电视脱口秀的发展历史,20世纪30年代,单人脱口秀逐渐淡出荧幕,开始出现许多由观众主动参与的节目。比如,澳大利亚的The Panel,即采用多人谈话的模式,让主持人和观众在同一空间内进行讨论,突出观众的作用,从而在辩论中实现各自观点的公开化。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脱口秀在形式上加入了节目嘉宾,以奥普拉为主要代表,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电视脱口秀。
我国较有代表性的脱口秀节目有周立波主持的《壹周立波秀》、梁宏达主持的《老梁观世界》、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以及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等。这些节目对社会热点问题及时事政治实践给予独特点评,其主要内容涉及政治资讯,紧追时代步伐,在向观众提供新闻资讯的同时,给予其议论的空间。
目前,学术界针对脱口秀的研究,一方面是从商业角度分析脱口秀节目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例如吕婕在《浅析国内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的发展问题》一文中指出,国内节目面临质量两极分化严重、品牌意识薄弱、网络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具体脱口秀节目的研究。例如黄黎和曾靖茹以《天天向上》节目为例,在《脱口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一文中提出,脱口秀要在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