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总体状况概述
一 长江经济带社会发展与地理情况概述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期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的排头兵,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1]。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人口与经济的重要聚集区域,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统计资料[2]显示,1978~2013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的城市总数从70个增至243个,增长了2.47倍;城镇人口从0.617亿增至3.083亿,增长近4倍,年均增加700多万;人口城镇化率由 14.08%增长至53.01%;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8452平方公里,占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的38.56%。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份,面积约为205万平方公里。长江经济带地理区域分布如图3-1所示。
图3-1 长江经济带地理分布
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地理基本情况如表3-1所示。
表3-1 长江经济带各流域流经区域简介
二 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概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这一黄金水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着力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2015年5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工作方案》[3]指出,为发挥中央资金对地方和社会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从中央预算内投资中设立专项,用于补助长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