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五大经济特区工业产值及其增速
所属图书: 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经济特区对中国道路的经济贡献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为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创新、深入发展——从沿海到内陆、沿江和沿边的“极点拉动”“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经济梯度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本章尝试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全面客观地审视经济特区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作用,通过度量这种推动和辐射作用,一方面可以在实施政策时增加对预期结果的把握,另一方面可以评价经济特区的产业引领和示范效果,在产业规划时找准切入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节 经济特区发展的基本背景

目前,我国改革和发展已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关键期,之前改革的制度红利已慢慢消退,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法律要素、经济要素、技术要素、社会要素、文化要素、生态资源等诸多方面)正面临着瓶颈,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持续,中国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而经济特区在以上诸多方面的持续创新、发展和引领,无疑为中国提供了一条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前行路径。

在现阶段国内外的新背景下,中国经济正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迈进。这需要从制度、体制和经济发展等层面不断推新,并形成彼此间良性、有机互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走向国际,从而在未来的开发开放中推进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不同发展路径的经济特区与非经济特区在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融合与发展。因此,在我们看来,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由此扬帆起航。无独有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