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减速、中国经济转型与效率模式重塑
·一国经济完成工业化之后,其经济增速通常都会从高位下落,进入中低速增长时期。这是多数国家发展历史证实的普遍规律。
·这种减速被称为结构性减速。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结构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从以工业化(制造业)为主到以服务化为主的演进;由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于制造业,总体劳动生产率的增速便开始下降。
·结构性减速能否带来平稳转型,关键在于能否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在于能否获得效率动态的补偿效应,即能否形成“高劳动生产率、高资本深化能力和高消费能力”的稳定效率三角。
·中国经济已进入体制转型和结构性减速阶段。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目前的关键之一,在于推动科、教、文、卫、体等现代服务业的改革。
结构性减速现象最初发生在发达经济体中,其基本表现是,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结构由以制造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这些国家普遍出现增长减速现象。其后,发展中国家也加入了经济增速先增后减的行列。换言之,结构性减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结构性减速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结构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从以工业化(制造业)为主到以服务化为主的演进,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于制造业,从而出现了总体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下降的情况,而下降的程度及其后果,与生产方式和经济组织的动态变化有关。
国际经验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