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绩效管理体系的总体架构
4.1 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性对构建电子政务绩效管理体系的需求
4.1.1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及其阶段性特征分析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划分,周宏仁先生认为可大体上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探索试验阶段(1973~1983年),国家经济信息主系统初创阶段(1984~1990年),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电子政务工程启动阶段(1991~2000年),以及电子政务的全面推进阶段(2000年10月至今)[1]。本书认为,一方面,从更长的时间跨度看,这种划分方法过于细碎,不同阶段的特征性区别不是特别明显;另一方面从本书分析电子政务绩效管理阶段性特征的需要看,也较难区分。因此,本书基于周宏仁先生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划分提出了一个新的阶段划分法,即起步发展阶段(1978~1992年)、普及发展阶段(1993~2007年)和深度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政府信息化已经经历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目前总体上正处于第三个发展阶段。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下一步电子政务将逐步向融合发展阶段迈进。
(1)起步发展阶段(1978~1992年)
从改革开放之初到90年代初,我国政府信息化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以计算机和网络在政府部门的局部应用为主要特征。起步发展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组建了国家经济信息系统,重点推动了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部门的应用。
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初计算机在政府经济计划和统计汇总方面的早期应用[2],特别是在1979年第三次全国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