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从线性联盟到立体联盟网络
出版时间: 2011年04月

企业联盟的基本知识

分析与研究企业联盟,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其内涵、组织特征、实现形式以及形成、发展过程等基本问题。

第一节 企业联盟的内涵与外延

一 企业联盟的概念

联盟(Strategic Alliance)最早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内格尔提出的,随即在理论界与实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当前,联盟在理论界已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但由于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容与形式都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在国外文献中,与企业联盟相关的学术名词包括战略同盟、战略伙伴、组织间联盟、企业间合作等,这些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学者们都是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认识和界定企业联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战略管理角度

迈克尔·波特认为,联盟是超越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并非直接合并的长期协议,联盟包括技术许可证、供应协定、营销协定和合资企业,联盟的优势在于“克服了完全独立企业之间协调的困难。因为联盟是长期的关系,应该有可能比一家独立企业更紧密地与一个联盟伙伴进行协调,尽管这并非毫无代价”(迈克尔·波特,1998)。

吉野(Yoshino,1995)指出,联盟是两个或更多企业的业务在特定层面的连接,从根本上说,这一连接是商业伙伴关系,通过提供技术、技能或产品的交易而加强参与企业的竞争优势,联盟的形式多种多样,从非产权连接的市场长期合约到产权连接的合资企业。

(2)资源整合角度

蒂斯(Teece,1992)认为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伙伴企业为实现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