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消费信贷与幸福经济学理论
信息不对称与银行信贷理论是住房消费信贷发展的核心理论,是住房消费信贷理论发展的基础。幸福经济学理论是研究幸福指数的基础,将快乐经济学、主观幸福感与国民幸福指数三个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研究我国房贷幸福指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 住房消费信贷相关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框架
信息论的创始人,美国数学家申农(C.E.Shannon)于1984年在《通信的数学理论》一文中指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是关于环境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它通过数据(字母、符号和数字)、代码、图纸、报表、指令等形式反映出来[1]。这一定义说明信息正是不确定性的负度量,信息的增加意味着不确定的减少和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加深。
信息的经济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信息以市场信号的形式显示社会稀缺资源配置的有效程度;其次,信息具有减少不确定性从而确定决策的经济关系作用,只要决策的结果不是唯一的,不确定性就会自然地出现,而不确定性的减少有赖于信息的获取,在足够的信息条件下,才能建立起能够适合未来变化的决策模型;最后,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或工具,经济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决策依据。
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获取信息需要成本,使社会成员之间的信息差别日益扩大,这种日益扩大的差别意味着市场参与者愈来愈处于市场信息的非对称分布之中,也就是说市场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并且交易双方对各自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地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