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与碳交易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低碳经济规划也需要从计算碳足迹着手。碳足迹可分为国家碳足迹、个人碳足迹、企业碳足迹、产品碳足迹四个层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新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碳足迹主要包括人口与城市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住宅能耗与交通能耗。
在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占温室气体的75%,氯氟代烷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其中,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碳源:一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左右[1];二是建筑排放,约占33%,并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稳定地增加;三是汽车尾气排放,约占25%,并且增长最快。
在低碳经济规划中,需要重视利用碳交易、碳税、碳金融等财政金融手段,推动低碳经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有三种机制,即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ET)和联合履约(JI);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
本章不仅系统分析了碳足迹等的计算方法,也介绍了碳交易、碳税、碳汇等同低碳经济相关的财政金融税收概念及发展现状。
第一节 碳足迹的计算方法
一 温室气体排放源
1.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