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不同规模城镇吸纳新增城镇人口比重的变化
出版时间: 2017年09月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两极化倾向与规模格局重构

一 问题提出

城镇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一般地说,城镇化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不仅会拉动投资、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而且能够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有序推进城镇化,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科学把握城镇化的规模、速度和节奏,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这种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既包括城镇化的规模格局,也包括城镇化的空间格局。

自2000年以来,中国政府再三强调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中共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然而,从近年来中国城镇化的进程看,这种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远没有得到有效形成,反而出现了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相对萎缩的两极化倾向。目前,国内已有学者注意到了这种两极化倾向,如刘爱梅(2011)把这种现象称为城市规模的“两极分化”,并从市场选择、干部考核任用和政治体制、自然历史因素三个方面考察了其形成原因,但现有研究更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在大城市人口过快增长、规模过度膨胀以及大城市病的治理上(陈有川,2003;刘锋等,2011;周春山、叶昌东,2013),而对两极化的表征、形成机理、经济社会影响以及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规模格局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城市偏向理论和政策进行了广泛探讨(Corbridge,Jones,2005;王颂吉、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