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住房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5省1000个农户的调查
一 引言
住房是人们安身之所,往往也是农村居民最重要的资产形式。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农村居民将更加关注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的改善。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汪洋,2013)。同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住房满意度,提升农村居民总体福祉,使农村居民更加安居而乐业。因此,了解和分析当前农村居民居住状况与住房满意度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农村居民住房满意度的研究较少,本文作者尚未检索到专门分析中国农村居民住房满意度的文献。这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关于农村居民住房状况的调查数据比较缺乏;二是满意度评价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能否有效反映客观实际在理论上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通过对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和住房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可以进一步明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住房满意度是指居民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居住所得到的主观满意感[1]。虽然住房满意度属于一种主观评价,因作为评价主体的不同居民存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背景等个体差异,其人际比较受到广泛质疑,但现有研究表明,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获得的人们对于总体生活状况及住房等单方面的满意度得分评价,能够有效反映其真实的主观满意度(Dolan and White,2007),且这些满意度评价在不同群体或阶层之间具有可比性(Easte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