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计划期间(1981~1985年)
“六五”计划期间,制药机械行业认真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使制药机械在生产、新产品、质量等方面开始出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局面。
1978年自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成立后,至1982年底,全国制药机械企业(包括药厂药机生产车间及非专业生产企业)已达56家,分布在20个省市。其中,北京市2家、黑龙江省4家、吉林省1家、辽宁省3家、天津市2家、河北省2家、山西省2家、山东省4家、江苏省7家、上海市6家、浙江省3家、江西省3家、福建省1家、广东省2家、河南省3家、湖北省3家、湖南省2家、陕西省1家、四川省4家、云南省1家。职工总数14407人,技术人员593人(占职工总数的4.12%),固定资产净值为6196万元,年总产量为10933吨,总产值为9057万元。局属计划归口管理企业27家(见表1),非局属计划归口企业29家(见表2)。
局属计划归口企业职工总数11092人,技术人员467人(占职工总数的4.21%),固定资产净值为5399.1万元,年总产量为10028吨,总产值为7455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24家,集体所有制企业3家,职工总数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只有辽阳制药机械厂、宝鸡制药机械厂、中南制药机械厂,其余企业的规模都在500人以下。以生产原料药设备为主的有8家,以生产制剂设备为主的有12家,以生产中成药设备为主的有7家。
1982年国家医药管理总局为加强制药机械技术情报和技术咨询交流工作,在上海医药工业设计院内成立了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制药机械设计技术中心站,其主要任务包括:配合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组织编制制药机械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