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院校研究的相关学术专著  |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研究型大学院校研究的发展态势探析

“新常态”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方略的重要特征,是立足时代的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呈现的一种新态势,具有“新,新变化;常,经常性;长,相对稳定;优,包括提升、纠偏和理性回归”等特点。[1][2]所谓研究型大学,按照美国卡内基教学基金会定义,是指那些给研究以优先权、开展高层次研究生教育并拥有可观的研究经费来体现其核心素质和竞争力的大学。[3]在我国高等教育“类”与“型”的划分中,研究型大学居于核心层和顶层。同时,它们也是社会进步的“发动机”、“加速器”和“助推器”,还是建设创新型社会、实现教育强国梦的主力军。

院校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被引入我国之后,以自我研究、管理研究、咨询研究、应用研究的重要特点,以及大学科学化管理“助推器”、高校领导的“仪表盘”的特殊功能,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4]因此,着力探讨研究型大学院校研究的态势及走向,对于更好地服务现代大学的改革与发展,进而提升现代大学的治理能力、加速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 院校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一)院校研究的起源

院校研究起源于美国,并在20世纪后半叶迅速传到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1965年院校研究会成立至今,美国院校研究已从摸索阶段逐步走上专业化、技术化之路。在美国高校,尽管职责不同,名称也有所差异,但是,几乎在每一所学院或大学里都有院校研究的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