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的定义、范畴与规律
一 生态经济学的定义
(一)生态经济问题
要给生态经济学下定义,必先弄清生态经济问题。生态经济问题主要是生态非资源化和经济逆生态化以及生态与经济的对抗。
1.生态非资源化
长期以来,人们将物品分为经济物品和自由物品。经济物品就是要付费才能使用的物品,如服装、食品等;自由物品是指不需要付费就可以使用的物品,如空气、水等。经济物品之所以要付费才能使用,是因为经济学假设经济物品是稀缺资源,所付的“费”就是用来衡量该物品稀缺程度的标志。自由物品之所以不需要付费就可以使用,是因为经济学假设自由物品是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现在看来,经济学对经济物品和自由物品的分类已经不能成立,不存在绝对的自由物品,反而出现了自由物品的“经济物品化”。人们对于洁净的水需要付费才能使用已经习以为常。清新的空气日益变为稀缺资源,消费者也需要付费才能使用了。例如,人们付费进入城市里的“氧吧”享受几口新鲜的空气。因此,长期以来将“生态”看成“非资源”的观点已经难以立足。
将生态资源当成自由物品是生态非资源化的一个表现。更普遍的问题在于,生态资源的价格并未充分体现其稀缺程度。过低的水价导致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不体现生态价值的木材价格导致森林资源的掠夺性砍伐,不考虑生态代价地开采矿产资源导致矿山资源“从摇篮到坟墓”。
2.经济逆生态化
如果用“人”表示人类社会,“天”表示“自然界”即生态系统,那么,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发展及演化大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