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社会工作基本要素模型
出版时间: 2010年12月

社会工作者本土化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 问题的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方兴未艾,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都在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起源于西方,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门具有普世价值观和专业方法的社会技术。中国的社会工作必须扎根于本土社会,扎根于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加快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当前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在社会工作者本土化教育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理论与实践脱节,职业与专业脱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职业的不专业,专业的不职业”。这个问题既困扰着学校,也困扰着政府和社会组织。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与相关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探索开展“双基地”建设,即社区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训基地,学校作为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基地,实行双岗位、双项目、双评价的实训模式,以及“双进入”的培养模式。

二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方法与社会

如何认知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方法与社会三者的关系,对我们理清思路,树立职业意识,掌握和运用专业技术解决社会问题,尤为重要。

1.“三个世界”方法论

人类一直在思考,人是怎么认识世界的?这是思维科学研究的问题,也是哲学命题和方法论。著名哲学家波普尔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