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07~2009年上海市法学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天津法学教育的沿革与趋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倏忽间,新中国已经走过了一甲子的岁月。60年里,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中华民族如今扬眉吐气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60年间,天津法学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艰难发展历程,此方面情况学界尚无专文探讨,本文拟就新中国成立60年来,天津市法学教育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并求证于同侪。

一 新中国成立前天津法学教育

新中国成立之前,天津已经有了法学专业。1895年10月2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创立了北洋西学学堂[1],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比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早三年,一般视此学堂为晚清新式普通教育学校的起源。学堂专门学中设有“律例学”一门,教授中国法以及国际法,这是中国法学高等教育之源起。西学学堂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法学家,其中之翘楚非王宠惠莫属。

王宠惠于1895年考取北洋西学学堂,攻读法科法律学门,1899年以最优成绩毕业,获得中国近代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张法学毕业文凭。这张文凭由光绪皇帝亲自颁发,因此被称为钦字第一号(详见图1)。王宠惠后留学美国,先后担任海牙国际法庭常任法官、民国时期外交部长、大理院长等职。

1924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自此,北洋大学法科教育中断,保留下来的北洋法政学堂先后改称直隶法政学堂、河北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最后定名河北省立法商学院,将北洋法政学堂的法学教育一脉传承下来。该校本着“法维国本,商裕民生”[2]的宗旨,培养了大批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