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01~2006年我国不同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走势
出版时间: 2010年07月

地方政府政策激励与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分布的地区差异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开放政策的选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不平衡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自1978年以来,对外开放的区域倾斜性税收优惠政策形成了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陆城市—中西部逐渐递减的区域差异性税收优惠格局,这种安排基本实现了在特定的时间将外资引向特定地区的政策目标。但是,不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差距也成了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林毅夫,2003)。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及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标志着外商投资的行业领域将进一步扩大、现行企业所得税以区域优惠为主的格局转向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在制度上重新确立了吸引FDI的激励因素开始由区域税收优惠转向产业优惠,这样,势必会引致FDI在中国市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在新的起跑线上,地方政府主导的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可以结合本地区的比较优势、根据FDI的区域决定因素积极构建本地区的区位优势,有方向性地促进产业发展、升级和实现地区经济增长,本文研究的就是新形势下地方政府的政策激励是如何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的。

一 文献综述

(一)东道国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理论基础

1.外商直接投资的形成原因

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形成原因的理论分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伍德沃德和罗尔夫对于对外投资形成要素提出了“市场导向”和“出口导向”的两种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