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分析及预测
一 导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推进了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创造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奇迹。科学发展观更是将发展的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7858元,在2020年达到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即达到人均GDP为31432元,超过3000美元,进入中等发展中国家行列。要达到这一目标,人均GDP需年均增长7%。2007年底,中国人均GDP达到18934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还多,也就是说,在2008~2020年的13年间,人均GDP年平均增速达到5%,即可完成2020年比2000年人均GDP翻两番的发展目标。
然而,改革开放初始阶段,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在经济总量基数比较小、供给短缺的情况下实现的,1978年我国GDP总量仅为3645亿元,人均GDP仅为381元,这意味着在当时我国经济有着较大的增长潜力与发展空间,但在经过近30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均大幅增加,到2007年GDP总量达到25.15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8934元,GDP年均实际增长约为10%,人民生活水平已达到总体小康,在相对较大的基数上再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难度无疑是很大的。那么,我国的经济在未来的十几年能否继续保持5%或者更高的增长速度?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与约束是什么?这是本文选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改革开放的近30年中,我国经济在取得举世瞩目建设成果的同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呈现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