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实践进展
在实践中,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成本,并且有力地保障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欧元区和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诸多中央银行都致力于提高本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并且,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都尝试通过建立新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实现更高的货币政策透明度。而政策实践的结果表明,这些努力在提升货币当局的宏观调控效果方面都颇为成功。基于此,在充分考虑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现实环境之前提下,我国货币当局应该积极借鉴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的一些成功实践,将提高透明度作为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一种重要制度选择。
第一节 中央银行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原因
在卢卡斯新古典理性预期的理论框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只有在未被公众预期到的情况下才是有效的,换言之,为保证政策的有效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策和实施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模糊性(Opacity)。不仅如此,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根据几十年的从业经验也发现,最有效的政策往往是新闻媒体没有预测到的政策。然而西方国家近十多年的货币政策实践却表明,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体现更高的透明度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央银行的选择;而且,Fry,Julius & Mahadeva(2000)对94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进行了调查研究后发现,有近74%的中央银行认为,透明度在货币政策框架中非常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是否要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不同时期的中央银行给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