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第一节 人口城市化进程及特征
一 人口城市化现状及特点
从人口学的角度定义,人口城市化表现为城市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或者说,农村人口不断转向城市的过程。这个人口转移过程是伴随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而发生的,因此,与其工业化、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密不可分。由于中国工业化、现代化道路与世界各国不同,所以,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过程也与众不同。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可谓是一波三折,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这与当时我国选择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战略有关,而这些选择又与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有关。这种发展战略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我国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与人口城市化直接有关的制度安排有学者称之为“三驾马车”,即为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这三位一体的制度框架极大地影响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蔡昉,2007:15~21)。
表6-1是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的有关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历次普查对城镇人口的定义口径均不相同,因此,使用不同的普查口径有不同的城镇人口规模及比例。2002年之后,有关部门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关于城镇人口定义的口径对以往的数据进行了调整。表6-1中数据是经过调整的,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从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来看,大致上可以分为改革前与改革后两个阶段。改革前这个阶段我国的城市化道路比较曲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57年,我国人口城市化属于健康发展的阶段;1958~1964年属于起伏波动的阶段;1965~197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