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用与经济发展的国内研究述评与实证检验
国内就“金融—经济”之间关系的综述也较多,除了第五章中张杰(2001a)、胡庆康与刘宗华(2003)、杨德权与梁艳(2005)等人的综述之外,朱闰龙(2004)、梁莉(2005)也对此进行了文献综述。从内容来看,多数国内综述和国外并无多大区别,主要围绕金融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功能与机制、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经济”因果关系及非线性关系、影响“金融—经济”关系的因素等方面来展开。但张杰(2001a)有关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过程中金融中介作用的研究述评值得借鉴,他认为现有金融中介理论主要是针对成熟市场经济体而言的,对发展中经济特别是转轨经济中的金融中介问题解释力较低,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中介作用的研究仍然缺乏深入展开。
本章将在宏观层次就国内“金融—经济”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实证检验,主要内容包括:有关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与效率、“金融—经济”的因果关系与非线性关系、金融结构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综述;基于文献述评,考虑产出分配和社会再生产,拓展金融信用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金融信用指标合成为金融信用发展指数,利用时间序列方法实证检验金融信用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考虑了经济发展结构即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的调节效应。
一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与效率
本节将简要综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与效率,并对转轨时期影响“金融—经济”关系的因素(特别是制度因素)及其影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