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重点指出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非“三网一化”合作等,制定国际产能合作规划,明确重点方向。河南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谋划2016年重点工作时明确提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鼓励优势企业开展国际产能、装备制造合作和跨境并购,深化与沿线国家资源开发、农业、旅游等合作,鼓励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巩义在有色、耐材、装备、净水材料等产业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又处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上,一些企业已经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具有进一步拓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基础优势,应抓住机遇,深入谋划,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与本地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打造河南省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
一 我国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可行性
2014年12月14日,国家总理李克强在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时,首次提出了“国际产能合作”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也为我国依托“一带一路”促进对外贸易、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抓手。
(一)国际产能合作全面展开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宏伟的规划,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宏大愿景(见图1),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