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若干年度普通高校女生总数、比例表
所属图书: 中国人才发展60年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探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中国高等教育[1]事业也走过了辉煌的历程。从新中国成立时的百废待兴,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定,从“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历届党和国家领导集体都坚持把教育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先后作出一系列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简述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并非中国社会内部和中国教育体系自身演进的逻辑结果,而是与整个中国近代社会一样,属于“后发外生型”,即在外力强制和压迫下的被动变化过程。其演变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2]

(一)学习西方高等教育(1862~1904年)

19世纪中叶,面对西方列强入侵,为了自强求富,洋务派继承龚自珍等人“师夷制夷”的思想,创办了一批洋务学堂,进行“西文”、“西艺”教育。[3]即学习英、法、德、美等西方诸国的语言文字,学习使用和修理船舰、枪炮和机械技术的知识。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只习西文、西艺还无法真正担负起培养社会亟须人才的重任。对此,维新派倡导更要学习“西政”。为此,仿照西方学制的中国近代大学诞生,著名的有三所:一是1895年创办的天津中西学堂,二是1897年创办的上海南洋公学,三是1898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这三所学堂是以西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