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人才发展政策变迁与实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而后又从遍布各行各业调整到现在集中于少数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其控制力、影响力,经历了沧桑巨变。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人才政策和人才发展状况是如何与经济体制改革、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的,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规律和经验,需要一个历史性的回顾与反思。
一 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发展状况分析
人才是国家兴盛之基、企业发展之本。在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既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也造就了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人才总量与国有经济发展基本适应,人才素质得到很大提高,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比较扎实的人才基础。
(一)国有企业人才规模
改革开放以前,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企业统称为“国营企业”,企业人才几乎全部集中在国营企业,并且按照党政干部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改革开放以后,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纷纷进行改制,要么改造成股份合作制,要么承包、租赁、出售给集体或个人,国有企业数量大大减少,从而引起了企业人才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流动和重新配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不得不大力推行减员增效改革,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十分普遍。2003年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之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