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管理体制对人才发展的制约与改革建议
一 问题的提出与已有的研究
身份管理是我国人才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特色,并且在特定时期,对我国人才的控制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身份管理的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对我国人才的发展形成了重要的制约,因此对于身份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从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来看,针对身份管理的研究文献较少。其中,熊丙奇、黄培清[1]对我国的身份管理从传统、改革和改革后产生的新问题等角度,论述了其影响我国人力资源流动的关键因素。他们的分析认为身份管理问题目前依然是影响我国人力资源流动的根本因素,但是他们认为我国计划体制下的身份管理模式,沿袭了几十年时间,要想在短时间内彻底扭转,是很不现实的;在不动摇根本户籍管理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的背景下,在没有真正建立科学的用人体制之前,我国社会对身份的强化不会发生质的变化;要推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必须从根本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着手,这是前提与基础。刘筱勤[2]对我国人才等级身份制的弊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特别是结合当前高校及科研机构出现的一些评价不合理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的等级身份制管理严重阻碍了人才的成长,到了应该弃用的时候。针对改革的主要趋向,不同的研究提出的建议可能有所不同,但对于我国人才身份管理体制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的认识是一致的,都充分肯定了对我国身份体制改革的紧迫性。不过,当前已有的研究缺乏对我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