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部分的工业,其增长速度是有目共睹的。中国是世界上近20年来工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工业高速增长的动力来自持续的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及与之相伴的市场化和私有化。
本书运用布洛维(Burawoy)关于工厂制度的概念,分析在中国市场化和加入WTO的过程中,白色家电产业的工人所受到的影响。本书运用了大量的从企业工人、管理者和工会干部的访谈中获得的一手实证资料来说明市场化下的工厂制度的变迁过程。
本章的重点是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一个基本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首先分析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其次描述外资企业和国内私营企业的兴起,最后逐章介绍全书各章的内容。由于本书涉及的内容较多,将文献回顾放在各章,而不再专设一章进行论述。
第一节 中国的企业改革
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末,中国工业体系中基本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体制。1978年,在工业企业中,77.6%为国有企业,22.4%为集体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整个经济体系受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严格控制。僵化且单一的体制导致企业生产率极为低下。
1979~200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5%。2004年的GDP达到了近16万亿元。如此迅速的增长速度使中国经济很快缩短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目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位居世界第六位(新化网,2006)。中国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持续的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鼓励中外私营企业发展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