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省级政府统筹教育发展效果的省级比较及其时空演化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在城乡二元结构、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二元精英主义发展模式中,教育资源优先向城市和强势阶层倾斜,农村和贫困地区日益被边缘化,造成了城乡、区域、群体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1]近年来,国家在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等化方面,通过设计与构建合理的教育均等化政策、完善促进教育公平的强硬保障机制、教育经费配置结构倾向性优化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不公平状况。但要彻底解决地区、群体、城乡之间教育发展失衡问题,必须建立推进教育均等发展的长效机制,健全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治理体系,不断促进政府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针对教育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一些地区也逐步开始重视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发展效果评价问题,依据师生比、教职工工资、生均公用经费等指标评价校际之间教育资源配置水平,[2]运用教职工人均获取经费总额、自筹经费占收入的比重、生均事业费支出额等指标组建义务教育绩效评价体系,运用泰尔指数、基尼指数、功效系数法等评价方法来测量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但这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发展效果评价体系仍不健全,没有科学揭示中国不同省域之间政府教育统筹发展效果差距。亟须进一步健全和优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发展效果评价机制,科学分析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发展效果差距及其空间格局演化规律,促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科学决策。
目前学术界关于教育统筹发展测度方面有较为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