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总第7期)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家庭农场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空间依赖性研究

一 引言

化学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病治虫和实现稳产高产至关重要。但我国单位面积化学农药的平均用量比农业发达国家高2.5~5倍[1],且农户擅自加大化学农药施用量、提高施用频率以及缩短间隔期等不规范行为普遍存在[2],这不仅造成农户生产成本增加,也给社会带来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问题。

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Green Control Techniques,GCT)。作为病虫害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的中国本土化实践,GCT具有优先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的特征。然而,GCT在我国仍以试验示范、点片实施为主,大面积推广应用仍任重而道远[3]

厘清农户需求是GCT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基础。为此,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众多关于农户GCT(IPM)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从户主特征来看,蔡书凯[4]、刘洋等[5]、Murage等[6]和Korir等[7]研究证实,户主性别、受教育程度和风险偏好程度影响农户的GCT(IPM)采纳行为;从资源禀赋特征来看,Kabir和Rainis[8]、Hussian等[9]、姚文[10]和Allahyari等[11]研究表明,较大的耕地规模、良好的资金状况和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农户采纳IPM;从心理认知特征来看,Shojaei等[12]、朱萌等[13]和吴雪莲等[14]均认为,认知水平是影响农户IPM采纳行为的重要因素;从信息特征来看,与乡邻的交流频率[15]、从媒体获取信息的程度[16-17]和参与技术培训情况[18]对农户IPM采纳行为具有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