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案例分析
本书在第七章就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政策上的建议。除了政府层面通过政策制定来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育留守儿童成长为现代社会合格公民外,相关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亦应成为提升留守儿童作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项目在开展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借鉴西方国家开展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参与式行动法,尝试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于2012年7月和2013年7月在河南省新郑市八千乡梅河小学与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留守流动儿童学校开展了两次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本章将项目组开展的社会实践进行介绍和总结,以期为更多的研究者、社会工作者开展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行动提供参考。
一 留守儿童的媒介参与层次
本项目认为,研究者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通过参与式行动的方法对留守儿童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将媒介知识传播给他们,而且通过参与式行动培养他们的表达意识与表达能力,学会通过媒介发出声音,这比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更为有效。事实上,近几年在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中,诸多研究者对媒介素养教育方法进行了反思,提出媒介素养教育不应仅仅教授儿童所谓正确的知识,亦应通过教育使儿童重获被剥夺的权利,如表达自身的诉求,发出自己的声音等。据此,有研究者提出,媒介素养不是要教授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所谓的精英品位,而是要帮助青少年发展形成自己意见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变“灌输式”为“赋权式”,使用参与式的学习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