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福建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协同发展效应结构分析
出版时间: 2017年04月

福建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协同运作机理及模式研究

一 引言

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第一次将“创新战略”写入我国发展规划中,并且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现阶段,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全球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多变,许多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争取把握全球创新的主动权,为了削弱TTIP、TPP等双边、多边、次区域和区域贸易规则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冲击,应对周边国家、亚太、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主动寻求变革,分别实行“走出去”的“一带一路”和“亚太自由贸易区”战略,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也积极实行创新发展。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福建自贸试验区凭借其闽台相邻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地缘优势,将总体战略定位为打造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的新高地。福建自贸试验区拥有福州、厦门、平潭三大片区。从2015年2月开始,三大片区陆续公布实施了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工作方案。规划提出将作为“改革高地”、“开放前沿”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提高建设质量”,“在更大范围推广复制”[2]。根据方案,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投资管理领域、贸易便利化领域、金融领域、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