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当前我国社会一般信任的线性回归模型(N=9971)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质量研究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社会质量与社会凝聚

第一节 社会凝聚的内涵

高质量的社会除了从物质经济层面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无差异的基本保障,满足个体在生存上的安全感之外,还应当具有较高的社会凝聚力,而只有一个有内聚力的社会,才可能实现和谐稳定持续的发展。因此,在社会质量指标体系中,社会凝聚子系统重点分析的是一个社会的内在凝聚水平的高低。从测量指标上来说,社会质量指标包含了社会信任、社会价值观、社会道德、法律遵守水平等几个指标。

一 社会信任问题

(一)社会质量与社会信任

在社会质量理论中,社会信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从社会质量理论的架构而言,社会质量理论认为,一个高质量的社会应当能够形成自下而上的社会合力,从而实现更有效的社会自我调节机制。而社会自组织的前提就是个体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互信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在社会质量理论中,市民社会的充分成长是高质量社会形成的前提。在这一假设中,国家/政府与社会并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换言之,政府在上、社会在下的发展模式并不是一个高质量社会应有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在社会质量理论中,在高质量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国家/政府与社会应当是平行关系:前者为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性的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结构,而后者通过内生性的自我协调机制,形成良好的发展、调节模式。这一假设可以从社会质量理论的框架中得到清晰的阐释。其一,从纵轴来看,社会质量理论强调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同步化,因此,这就要求个体与社会之间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