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7)
出版时间: 2017年09月

基于大数据的北京市雾霾形成机理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一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节节升高。然而,由于中国存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环境状况堪忧,尤其是大气状况。[1]2013年,中国爆发了52年来最严重的雾霾,其中北京在2013年1月份仅有4天空气优良,全年仅有176个优良天气,仅占48%。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北京发布了《2013年至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10月份又出台了《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等,采取行动治理雾霾。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2014年北京的PM2.5浓度下降了4%,虽比2013年形式有所好转,但仍不容乐观,全年优良天气为172天,占47%。到2015年,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80.6微克,未达到国家标准;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86天,占51%;PM2.5月均浓度11~12月猛增,第四季度PM2.5平均浓度比2014年同期平均浓度还上升了27.5%。2016年北京共发生重污染39天,除了有1天为臭氧重污染,其余38个重污染天全部为PM2.5重污染。2016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了9.9%,但仍超过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109%。虽然北京市环保局持续加大力度治理雾霾,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北京空气污染问题依旧十分严重,北京雾霾治理必将是一条艰辛而长远的道路。

雾霾是指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悬浮颗粒、烟雾以及蒸汽导致的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一种天气现象[2];霾也称灰霾,是指大量气溶胶颗粒(极细干性尘粒、烟粒、盐粒等)悬浮在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