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产业园区的组织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 引言
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到来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科学技术普及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供积极的市场环境,伴以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以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古荒、宗棕[1]认为经营性科普产业可以推动科普资源建设,从而满足社会对科学技术普及的需求。周荣庭、潘琳[2]等人提出以中国(芜湖)科普产业园为代表的科普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提高科普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科普产业园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是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催化剂。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组织模式应用于科普产业的发展是否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且不同的组织模式的科普产业园区影响着附着的科普产业园区的组织模式如何选择与构建等,是众多学者思考的问题。本文对科普产业园区模式进行了优劣势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科普产业园区组织模式的选择。
二 相关概念界定
(一)科普及科普产业
科普由科技教育、科技传播、科学普及、科学技术普及、公民理解科学、科学技术大众化等在内的多种表达形式组成。在我国,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向进青[3]认为科普是把将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相融合,利用多样化的方法、途径进行广泛传播。郭治[4]从科技传播的角度讨论了科普,认为其传播受众是广大公民。袁清林[5]从科学传播活动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刘新芳[6]从获取科学知识过程的角度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