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贵州省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0年林地变化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的省域特点

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质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强度产生了显著的改变。遥感监测的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2010年,是我国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最明显的时期,有2.80%的国土面积(遥感监测以陆地部分为主)改变了利用属性(一级类型)。如果考虑一级土地利用类型内部的转变,这一比例更大。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不同类型土地的面积、分布和区域土地利用构成,而且这种改变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省域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

6.1 北京市土地利用

北京市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面积占比最大,其次是城乡工矿居民用地。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0年,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增加显著,较监测初期净增加了77.49%。耕地面积显著减少,较监测初期净减少了27.41%。其中,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变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面积最大,占耕地减少面积的82.97%。同期,林地和水域有所增加,草地面积稍有减少。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在2005年之前持续加剧,在2005~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有所放缓。

6.1.1 20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状况

北京市遥感监测土地面积为16386.30平方千米,涵盖了17种土地利用二级类型。20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面积7691.48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6.94%;其次是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耕地,面积分别为3305.43平方千米和2689.53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