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15年长江区降水、蒸散、水分盈亏空间分布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2000~2015年中国水分盈亏状况与水环境分区特点

10.1 2001~2015年中国水分盈亏分区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东部和南部濒临海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在气候上自南向北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寒带等不同气候带,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总体地势呈阶梯状分布,西高东低,在地形上自西向东可分为青藏高原(第一阶梯)、高原盆地(第二阶梯)、东部丘陵平原(第三阶梯)等三级阶梯,地貌类型丰富多样;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大发展带,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使其具有各自不同的发展特点。因此,我国不论从南到北还是从东到西,各流域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状况差异显著,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也明显不同。

为客观反映全国各地的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水生态环境状况及其与当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相互关系,2010年10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将全国按流域水系和行政区域水资源特点划分为10个水资源一级区,按照由北向南顺时针方向分别为: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长江区、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分区体系将流域与行政区域有机结合,保持了流域分区与行政区域的完整性、组合性和统分性,协调与水资源相关的其他自然资源区划的关系,并充分考虑了水资源评价、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供需分析、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基于2001~2015年的降水、蒸散及水分盈亏定量遥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