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完善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去形式化(2011~2018)
“去形式化”并不是不要形式,而是防止形式“化”,要做到“形”“实”兼备,“实”重于“形”。本报告六类公司治理评价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改革和发展仍在路上,其中“形式化”非常严重。近年来,一些公司治理的严重事件不断向我们发出警示:中兴通讯被美国制裁,合规委员会设置了,但做了什么?长生生物疫苗造假,各种治理机构都有,但谁来代表利益相关者?怎么会出现严重侵害公众利益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赵薇“空手套白狼”,“顶格”的惩罚为什么不能防止类似事件频发?另外,政府积极推动的国企混改难见突破性成效,中小投资者为什么缺少积极性参与国企混改?凡此种种,我们不能不反思,中国的公司治理应向何处走?如何走?
25.1 中国公司治理的成效
表25-1汇总了前面各章统计分析的六类公司治理指数,由此充分反映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
表25-1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分类指数 | ||||
---|---|---|---|---|
年度 | 总体指数 | 国有控股公司 | 非国有控股公司 | |
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指数 | 2014 | 43.07 | 43.79 | 42.59 |
2015 | 45.66 | 44.91 | 46.12 | |
2016 | 47.65 | 47.59 | 47.68 | |
2017 | 52.40 | 52.20 | 52.50 | |
董事会治理指数 | 2012 | 51.82 | 52.32 | 51.46 |
2014 | 50.18 | 50.62 | 49.87 | |
2015 | 50.13 | 49.93 | 50.26 | |
2016 | 50.73 | 50.12 | 51.07 | |
2017 | 51.41 | 50.99 | 51.62 | |
企业家能力指数 | 2011 | 35.71 | 34.85 | 36.45 |
2013 | 34.81 | 34.43 | 35.05 | |
2015 | 34.06 | 33.23 | 34.58 | |
2016 | 30.69 | 30.29 | 30.92 | |
2017 | 29.78 | 29.80 | 29.77 | |
财务治理指数 | 2010 | 53.55 | 54.70 | 52.50 |
2012 | 57.61 | 59.33 | 56.38 | |
2014 | 52.79 | 54.10 | 51.91 | |
2015 | 53.12 | 54.18 | 52.45 | |
2016 | 53.52 | 53.19 | 53.71 | |
2017 | 53.67 | 53.43 | 53.79 | |
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 | 2013 | 41.70 | 41.21 | 42.01 |
2015 | 41.03 | 38.62 | 42.53 | |
2016 | 50.25 | 48.65 | 51.16 | |
2017 | 49.55 | 50.21 | 49.22 | |
高管薪酬指数 | 2012 | 130.49 | 71.38 | 172.97 |
2015 | 210.07 | 129.80 | 260.46 | |
2016 | 217.95 | 142.09 | 260.98 | |
2017 | 211.14 | 112.61 | 260.78 | |
注:表中六类指数中,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指数、董事会治理指数、企业家能力指数、财务治理指数和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这五类指数采取百分制,分值越高,说明水平越高。而高管薪酬指数不是百分制,它反映高管的薪酬与其贡献的吻合度,越接近100分,吻合度越高。高管薪酬指数越高,反映薪酬激励越是过度;高管薪酬指数越低,反映高管薪酬激励越不足。 | ||||
资料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公司治理分类指数数据库”。 |
表25-1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分类指数
由表25-1可见,在中国上市公司中,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指数在2017年达到2014年以来最高值,但仍然只有52.40分;董事会治理指数在2017年为51.41分,尽管比2016年上升,但仍低于2012年的最高值;企业家能力指数自2011年连续下降,2017年只有29.78分;财务治理指数自2014年以来连续上升,但2017年也只有53.67分,而且低于2012年的最高值;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2017年只有49.55分,尽管高于2013年和2015年,但比2016年则是下降的;高管薪酬指数2017年尽管高于2012年和2015年,但比2016年出现下降,意味着激励力度下降,尤其是国有控股公司激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