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初高校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状况
1999年,我国政府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了高校扩招的重大决策。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百分之九提高到百分之十五左右”。同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再次重申,到201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接近15%。但是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过了当时的预期,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非常规、跨越式的发展阶段。[1]根据统计资料(见表2-1、图2-1),这一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首先,高等教育总体规模迅速扩大。到2003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1900万人,比2002年增加300万人,增长18.75%;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552所,比2002年增加156所,增长11.17%,其中,本科院校644所,比2002年增加15所。[2]
表2-1 1992~2002年各级学校招生规模增长趋势
其次,各类高等教育增长迅速。2002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共招生563.08万人,比2000年增长44.53%。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903.36万人,成人高校本专科在校生559.16万人,研究生在学人数50.10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长62.45%、58.11%和66.33%(见表2-2)。2002年,全国每万人中高校在校生人数为115人,比2000年增加43人。[3]
再次,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2年,宽口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升到15%,跨入国际上通常所讲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