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残联功能定位评价因子影响因素的协方差分析-续表
出版时间: 2008年10月

残联与残疾人福利

1988年3月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简称中国残联)在这一天正式成立。中国残联是经国家法律确认、国务院批准的各类残疾人的全国性统一组织,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和发展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服务。其宗旨在于:弘扬人道主义,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的人权,使残疾人以平等的地位、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中国残联作为中国残疾人的自治组织,为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残联实际的运作状况及其发挥的作用如何还有待于客观的分析和认识。

第一节 残疾人组织的变迁轨迹

一 残疾人组织发展简况

(一)中国残疾人事业缓慢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对社会福利的研究思考源远流长,但是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没能形成完整的社会福利制度。福利服务基本上属于民间的慈善行为和局部的、暂时的政府行为。[1]新中国建立以后,广大劳动人民翻了身,残疾人也获得了解放。在1954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中,就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力。”间接地表达了对部分残疾人权利的肯定。1953年成立中国盲人福利会、1956年成立中国聋人福利会,“行政经费从1957年开始列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补助费的项目内,直接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通报,人员编制和管理与其他群众团体一样,由国务院人事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