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现状调研报告(2008)
为全面了解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配合立法工作,2007年9月~2008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课题组针对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以及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在北京、成都、青岛、西安4个城市进行了调研。除了文献分析外,调研组采取了访谈、座谈及问卷调查等多种调研方式。在问卷调查中,调研组共分发了1240份问卷,回收了938份有效问卷。下面是对调研数据和文献的一些分析结果。
一 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
(一)中国个人信息的滥用状况
个人信息是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后可以识别特定个人的信息,对其的收集、保存、处理、利用早已有之,但直到信息化社会到来,作为一种非常有利用价值的东西,信息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滥用个人信息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在中国,随着信息处理和存储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个人信息滥用的形式逐渐多样化。基于当前中国已经出现的各种实例,个人信息的滥用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形。
1.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有关机构超出所办理业务的需要,收集大量非必要或者完全无关的个人信息。比如,一些商家在办理积分卡时,要求客户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机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状况等信息;一些银行要求申办其信用卡的客户提供个人党派信息、配偶资料乃至联系人资料等。
2.擅自披露个人信息
有关机构未获法律授权、未经本人许可或者超出必要限度地披露他人个人信息。比如,一些地方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人员的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以及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