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14年南京市各区卫生工作概况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健康中国”战略下民营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与思考——以南京市民营医院为例

一 引言

2016年10月25日,为实现全民健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不仅明确提出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还对整个健康产业规模给出了相应指标。在民营医院领域,《纲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破除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发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营医院迅速增多,与公立医院之间的数量差距在不断缩小。据统计,截至2015年末,民营医院多达1.45万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52.7%。但是民营医院的市场占有率不高,截至2015年末,民营医院床位数为103.4万张,仅占医院床位总数的19.4%,民营医院的诊疗人次为3.7亿人次,仅占医院诊疗总人次的12.0%。[2]

2016年《纲要》的出台,让民营医院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实近年来,这样的利好消息并不鲜见。从医师多点执业、分级诊疗,再到今天的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这些均是有利于民营医院发展的利好政策。但是,基于多种主、客观因素及历史原因,民营医院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境。

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民营医院的发展与定位,我国民营医院无论是在起步阶段还是在前进过程中都遇到了来自专业领域和社会群体的种种阻力,虽然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