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的宏观背景、分析框架和调查方法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复杂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对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和未来发展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全国性的广泛调查研究,对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矛盾现象进行综合实证研究,对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章将首先描述我们分析现实问题的宏观背景,然后阐释我们的基本分析框架,最后对本项研究的调查方法和数据进行说明。
一 社会结构变动:宏观背景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巨大而快速的社会变迁,造成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动,是我们分析现阶段我国发展特征和社会问题的宏观背景。过去,我们对于发展变化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经济体制改革。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来说,社会结构的变动是更加长期、更加深层、更加广泛的变化。
社会结构的变动,包括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职业结构、组织结构、阶级阶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所有这些结构都发生显著变化,与经济结构一样,这种变化也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这些结构的现代化程度,它们与经济结构变迁相适应的状况,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1.产业结构进入工业化中期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2006年的211808亿元。同期,人均GDP从381元增长到16084元。[1]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